教育部高校经济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010-6251310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商学楼103

基地召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05-20

2022年5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专题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举行。与会专家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推动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方福前教授、高德步教授、孙久文教授、陈享光教授、庄毓敏教授、刘瑞教授、谷克鉴教授、方芳教授、何平教授、郑新业教授和郭杰教授(按发言顺序排序)等十余位经济学领域知名学者参加会议并发言。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简称基地)执行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彦斌教授致辞,基地副主任赵峰教授主持会议。

陈彦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这次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论述。基地作为教育部设在人民大学的国家级教材基地,有责任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尤其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应有贡献。本次研讨会旨在为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希望各位嘉宾畅所欲言,贡献智慧,共同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言献策。

杨瑞龙教授表示,要完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至少要做到五点。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吸收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研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性知识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研究成果。二是,要正确提出科学问题,在深刻理解中国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三是,要围绕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规律性认识。四是,要基于规律性认识,提炼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研究范畴。五是,要在理清范畴与范畴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方福前教授分享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的三点体会。一是,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新时代的重大任务,作为人民大学的教师应当担起重任,做出顶梁柱的贡献,拿出开放性成果。二是,经济学领域的教师在创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主要任务应该聚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是,建设中国经济学应有三点原则性认知,应该立足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从中国实践出发,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应当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应当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提到的三方面资源。

高德步教授表示,推动中国化的社会科学发展,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高德步教授提出了四方面具体想法。一是,要确定中国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二是,要总结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伟大实践,并将中国经济实践学理化。三是,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推动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要以中国经济历史为纵轴,构建一个世界经济史的时空坐标体系。

孙久文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指南。我们要以此次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发挥人民大学在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国经济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和继承发扬全人类最先进的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建设好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

陈享光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具有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任务的艰巨性。陈享光教授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建设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一是,必须根植于中国经济自主发展的成功经验。二是,要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视角来解释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初步具备了现代经济体系特征的历史巨变。三是,要对新中国70多年历史巨变中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学理化、系统化的总结和提炼。

庄毓敏教授从四个方面谈了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问题。一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并具有强烈的紧迫性,但它实际上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要将其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站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高度去吸收和提炼所有先进的东西,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二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要正确处理传承性和创新性,在传承前人优秀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三是,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跨学科性质,要基于中国政治历史深入研究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在科研达到基本共识的基础上,提炼进入教材的知识。

刘瑞教授分享了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五点想法。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聚焦到经济学领域,实际上是要打造具有世界范围意义的经济学的中国范式,要正确评价和把握苏联范式和英美范式。二是,要破立结合,既要继续破除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也要破除当前欧美经济学的一些教条,然后构建一套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范式。三是,要从经济实践中提取自主知识体系的宝贵素材,要重视对政策文献的研究,进行理论化的提炼。四是,要进行方法论的革新,弥补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在这方面的不足。五是,要推动中国经济学教材和《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建设,通过规范化的教材体系构建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

谷克鉴教授表示,构建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在方法论上,既要吸收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有益发展成果,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的基本层次,辅以均衡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建立一个统一的方法论。在自主知识创新和人类文明成果传承的关系上,要有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用科学的方法解答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问题,合理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方法来促进中国各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处理好教材、知识体系、科研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方芳教授分享了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三点想法。一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二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和借鉴人类已有的成熟的方法和思想,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三是,要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回答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何平教授表示,构建一个具有世界知识前沿、学科前沿属性的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学的建设要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并吸纳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二是,中国经济学的建构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要将人类知识体系服务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三是,要将知识成果的积累用于动态地解读中国的问题,形成人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通则。

郑新业教授分享了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三点看法。一是,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有超越以往知识体系的优势,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以及华夏文明史上有自己的地位,并且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识别重大事实、梳理重要关系、建设新的理论体系。三是,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探索建设新型一流大学的道路。

郭杰教授表示,无论是从逻辑上来说,还是从历史实践来说,建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都既是一个伟大梦想,也是一项伟大工程。郭杰教授指出,建立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着眼于国内外知识体系中的共性。二是要创造性地提炼中国自己的特性,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总结好中国经济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梳理和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创性理论,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和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而推进构建自主的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