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经济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010-6251310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商学楼10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专栏 >

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召开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研讨会

2021年4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陈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出席聘任仪式。

主会场1小.jpg

受聘的十余位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材局马工程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降瑞峰,高等教育出版社经管法事业部主任于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科研处处长严金明、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吴健和发展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杨东、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夏晓华和赵峰参加聘任仪式。

靳诺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受聘表示祝贺,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关心和支持。靳诺指出,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处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核心位置,有助于更好地总结中国经济实践,提炼中国的特有范畴与标识性概念,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为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理论指导,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举措。

靳诺1小.jpg

靳诺表示,基地成立短短两年时间内,在教育部教材局的指导下,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组织专家研讨,凝聚重大共识,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的论证和建设,工作开展扎实,成果丰硕喜人。学术委员会是基地的重要智库和专业知识宝库,是基地联系学界专家的桥梁,希望受聘的各位委员未来充分发挥好专业智慧和社会影响力,把基地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陈矛对受聘的学术委员会委员表示祝贺,对中国人民大学为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提供的支持给予肯定和感谢。陈矛强调,基地作为国家级教材研究专业机构,要从整体上围绕国家教材建设重大战略展开工作、做好服务,当前的重点是服务好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研究;要进一步凝聚全国一流专家学者研究和编写教材;要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学教材背后的中国经济学理论,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学者为解释中国经济重大问题所开展的重要学术研究和代表性成果,提炼具有原创性、解释力、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并总结相关领域的独创性中国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提供坚实学理支撑;要坚持出人才和出成果并重,汇聚、培养一批有志于教材建设的专家队伍、专业队伍,为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搭平台、作支撑。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有助于基地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研究与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陈矛1小.jpg

刘伟与陈矛为受聘的委员一一颁发聘书。

刘伟2小.jpg

聘任拼图1小.jpg

聘任拼图2小.jpg

胡百精宣读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

胡百精1小.jpg

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由经济学领域的15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包括1位主任委员和14位委员。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聘期从2020年1月开始,为期4年。其中,主任委员为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林岗。委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方芳、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经济学院教授吴汉洪、经济学院教授邱海平、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杰、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陈彦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春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郭庆旺、经济学院教授雷达和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按委员的姓氏笔画排序)。

与会嘉宾集体参观了由基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新时代经济学系列教材汇报展。高等教育出版社经管法事业部主任于明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分别作精品教材展示。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赵峰主持了汇报展。与会领导和专家高度肯定了两家出版社在经济学教材建设方面的优异成绩,认为此次展示很有代表性地汇集了新时代以来相关教材建设的成果,为今后国家编写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打下了良好基础,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大合影1小.jpg

仪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陈彦斌主持。

陈彦斌3小.jpg

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相关出版社负责人参加了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研讨会。陈彦斌作了基地情况介绍。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以及中国经济学教材背后的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一是,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应该立足中国现实,各编写团队应该合理竞争并不断优化教材框架和教材体系。二是,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可以在“一纲多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出版社之间的良性竞争,共同建设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风格、中国智慧的原创性、高水平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同时,与会专家就如何更好发挥基地学术委员会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发表了看法。会议由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夏晓华主持。

本次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研讨会推动和加深了学界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与中国经济学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关注和理解,促进了专家学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认定的首批11家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也是高校经济学领域唯一的国家教材基地。基地服务国家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重大战略,致力于打造“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高级智库”,着力推进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和研究为载体,用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教育部强调,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是高校经济学教材建设研究的高端平台,也是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托,有利于汇聚队伍,开展深入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推动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

2020年底,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申报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工作。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一共包括九种,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学》《中国微观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中国金融学》《中国财政学》《中国区域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教育部将启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工作列为2021年度的工作要点之一。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助于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有助于更好地总结中国经济实践,提炼中国的特有范畴与标识性概念,讲好“中国故事”。三是,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理论指导。四是,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评估体系建设。